大数据“杀熟”把隐性的价格歧视显性化
时间:2022-04-25 来源: 作者:  点击次数:
大数据“杀熟”让隐性价格歧视显性化。
聂华汇
近年来,大数据的“杀伤”问题一直备受公众关注。一些企业利用包含个人信息的大数据“杀熟”,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差别定价,实施“价格歧视”,让消费者十分反感。例如,在同一时间和地点,使用苹果手机的用户在预订酒店时,收到的报价可能会比使用其他品牌手机的用户收到的报价略高。一些互联网公司被推到了扼杀用户大数据的风口浪尖。
扼杀大数据作为价格歧视的手段是否合理?首先,从法律上讲,价格歧视本身并不违法。商家针对不同的用户制定不同的价格,是合法的定价行为。消费者不必担心商家定价过高,因为只要有市场竞争,商家的利润就会趋于平均。相反,商家低价倾销,就会在竞争中被碾压,可以避免恶意低价。因此,维护公平竞争是优化营商环境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关键。
本文来自AG/a> 转载请注明